落叶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落叶小说 > 给古人直播当代大学生日常 > 第3章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课(3)

第3章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课(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疑问,是今天的课堂。

老师:“我看有的同学有点疑问,从原型理论他说这个江南,它实际上是写的一个爱情诗。

为什么是爱情呢?

整首诗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南西北一个“戏”写完了,专注的是“莲”和“鱼……”二者的关系。

我们说民歌是民众朴实心理的体现,实际上老百姓的心理最为朴实集中体现在几个字:食,色。

什么叫‘食’?

基本的生存和温饱。

什么是‘色’?

让自己的DNA基因能够继续下去,说简单点就是子孙后代。

所以这个‘食色性也’表达的是老百姓对和平富足生活的渴望,是对爱情的向往。

这是我们中国民间诗歌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有几个有很密切的跟我们的这个‘性’或者跟我们的‘爱情’相关的隐喻,比如说鱼。

我们今天对新婚夫妻说百年好合。这里有一个比较隐晦的词汇来形容他们新婚之后的生活,叫尽享‘鱼水之欢’。

为什么叫‘鱼水’?

鱼和水是融合在一起的,一时一刻不能分开。

当然你还可以说因为这个鱼多子。

鱼籽不是胎生的,是卵生的,一来就是几万。那么这个‘多’就跟这跟我们中国的多子多福的文化联系在一起。

显示出了希望比较强盛的繁盛与功能。而‘鱼’刚才我们讲到的是他跟那个爱情里多子多福有关。

而‘莲’与‘怜’同音,也有怜惜之意。

所以在中国的古代史里边‘莲’和‘鱼’也有爱情的意思。而不只是周敦颐《爱莲说》里所说‘莲’指的是君子高洁品质。

实际上,‘莲’他还有很多的与爱情隐喻的相关的说法。

比如说在《涉江采芙蓉》里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①

他采到的就是‘莲’,‘莲’的另外一种别称就叫芙蓉,芙蓉花要送给谁呢,所送的是他远方的思念之人。

也就是说‘莲’在中国的文化里边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关于爱情的隐喻;另外一种,是关于君子品质、君子人格的说法。

‘莲’的这两种文化,哪一种历史更悠久?”

“爱情”,大家齐声回答。

……

天幕下,寻常百姓家平常捣乱的孩童也因为这新奇体验安生了下来,聪慧一点的听得入迷,格外珍惜这不要银钱也能听夫子讲话的机会,还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

此时的周敦颐:“……”我只是用莲那中通外直的根茎比喻我高洁的品质而已,后世的读书人读书难道不学全吗?

不过,这也说明自己的《爱莲说》流传到了后世,所以我不屑于沉溺这黑暗官场!

……

老师:“我刚才说到了爱情与‘性’、生存和繁衍有很密切的关系。

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而后来周敦颐他们所谓的这个‘莲’的君子人格叫做出淤泥而不染。②

这是儒家文化兴起之后才给‘莲’赋予的这种品质。

所以说这个爱情相关的这个含义,它更具有原典的内涵。

同学们进行文化解读的时候可以去找一找它的原型,你就可以知道它最开始在我们最朴实的民众心里边的意义。

这是我们讲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鉴赏方法。”

……

明清,有酸儒用袖子遮住眼睛,嘴里叫嚣着:“光天化日之下,不知廉耻!那些话怎可在学堂直接说,女子本应在家相夫教子,而这天幕中人,妇人在上方授课,下方弟子亦是女子居多,男女同居一室,当真是伤风败俗!”

旁边一人附和:“这妇人竟敢讽儒!‘莲’之雅,岂是一众妇人能学,如此不尊古不尊儒之语如何能宣之于天下!”

……

另一边的秦,嬴政听着老师说要按从古至今的顺序讲文,从先秦诗歌讲到汉乐府诗歌,他能确定,“汉”这个未曾听说的国家应当在秦之后,但是,为何不讲秦?秦之文就这般差,不值一提吗……

……

上方,老师又从知人论世讲到建安七子。

说了西汉东汉蜀汉,但是,对于秦,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

老师:“文人五言诗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就进入了一种相对繁荣的阶段,但是整个东汉末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我们同学都知道东汉末年是三国群雄并立、军阀割据,就有政治上的那种动荡之感。

而最开始在东汉文人五言诗里边最有成就的就应该是属于曹氏父子的建安风骨。

我们中国诗歌能够称得上风骨的第一当推建安七子。

为什么?

建安是皇帝的年号,而这时期的诗叫做建安风骨,就是说这个诗歌是有气势的,是有气概的。

三曹父子曹操曹植曹丕三人,他们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都渴望建功立业。

我们今天一般读者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戏曲里边叫白脸。

什么叫白脸?

中国戏曲讲脸谱,脸谱是什么颜色就代表着这个人的核心性格。

比如说这个脸谱是白色,代表的是奸臣。曹操在戏曲里边,他是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

红脸的关羽那是代表着忠心,黑脸是代表着莽撞,这是脸谱代表的人物的性格。

而曹操在我们一般读者心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的形象。

这与《三国演义》小说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就认为谁是正统?

刘备是正统。认为刘备是正统,但是这个正统蜀汉政权老是被曹操他们那个魏国打得落花流水的,所以这个就有意的去尊刘贬曹。

我们后来读者心目中的曹操,是这样的一个曹操。”

……

东汉末年,魏国,曹操此时:“……”一会贬低我,一会说我们魏国把你们正统蜀汉政权打的落花流水,一时间还不知道还怒还是该笑。

……

但是在文学史上,真正历史上的曹操跟目前一般读者心中的曹操那是有不一样的,因为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平定了、收拾了东汉末年世间乱局的一个人。

他毕竟开创了西晋政权,为西晋的建立他是建立了很大的功业的。

而且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平定大业,建立了了无数功勋。

所以说在文学史真正的曹操还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而文学史上的曹操还更加的不同,他是慷慨激昂的。

在我们中学阶段学到《短歌行》《龟虽寿》《步出夏门行》等等的这种诗里边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一个曹操他内心有雄心壮志,但是还感受到的是生命短暂,想建功立业,收复乱局,他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慷慨之音。

所以说这个曹操他们这建安七子,包括三曹父子。他们的建安风骨是有一种很明显的对人生的有限,生命有限而我们所面对的这种世界,或者说我们所面对的政局太纷繁的这种慷慨激昂的感觉。

所以所谓的建安风骨是沉郁悲壮,有了一种对人生自我生命的自觉,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把它叫做文人的自觉时代。

什么叫自觉?

在我们之前所讲的诗多数都是民间的老百姓愿望的表达。中国老百姓的愿望真的就很简单,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有老婆孩子热抗头。

因为阶级的局限性,或者可能忙于生存,他不会去感受到:人生,我要建功立业,我的人生这么短暂,我的生命这么容易流逝,我千秋大业的雄心壮志不能够实现的那种感觉。一般没有,而我们真正的有了这种对人生感叹的实际上就是人在反思自己,在思考个体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生命无限的那种强烈的对比。”

……

天幕下,有黔首听着这话,瘪瘪嘴:“俺也想当大官,可俺没读过书,俺只会种地,不种地就没饭吃,就没有粮食来交税”,说着说着,又看着天幕,悲从中来,“要是有一天,俺们这些泥腿子也能识字,不用交税,不用种地也能吃饱穿暖就好嘞。”

旁边的妻撒着种,头也不抬,“可以咱不会见到那种好时候了,那得是天上的仙人才能过的日子吧。”

……

唐,太宗朝,李世民对着众臣点头,“百姓所求也不过是吃饱穿暖,传宗接代而已。天幕果真一针见血,莫非这些在后世都得到了解决吗?”

……

元末明初,罗贯中看着自己面前的《三国演义》眼神飘忽,这不是小说么,当然有艺术加工,再说蜀汉政权本来就是正统啊,我只是忽视了曹操的功绩而已,对后世影响很深吗……

……

明,朱元璋对着身旁的朱标也很是感慨,“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冒着杀头的大罪去造反,标儿,你可要时刻记着咱以前的苦日子,咱老朱家可不能让百姓活不下去到造咱的反。”

朱标:“谨遵父皇陛下法旨。”

……

清,读了《三国演义》的人瞳孔地震,“原来那曹贼……不是奸贼?”

……

不管封建统治者们有何种启发,老师的讲解还在继续。

老师:“这种对比我们把它叫做文人的自觉,是文人的自觉的萌芽。

用行动来改变人生。我觉得这是我们能够从建安风骨标志着中国的诗歌进入了一个文人自觉、不满足于现状、感受人生有限、生命有限,我们的追求无限的这么一种做法的一个启发。”

滴——铃铃铃,下课铃响起,魏晋诗歌才讲了“魏”,没讲完,但是课还是要下的。

老师:“好吧,下课。”

时希三人迅速把书放进包包,冲出教室,因为……午饭时间到~下楼容易堵车~食堂容易排队~得得~得得~得得~

作者有话要说: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